国内期货行情

铜期货 | 伦铜价格偏强运行 10月9日LME铜库存增加275吨,伦铜最新铜价

2025-10-1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【库存与价格的背离游戏:解码铜市反逻辑行情】

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铜库存10月9日增加275吨的消息,在有色金属市场激起层层涟漪。这个看似寻常的库存波动数据,却与当日伦铜价格站稳8400美元/吨关口的强势表现形成戏剧性反差。在传统商品逻辑中,库存增加往往预示着供给宽松,但当前铜市正在上演的反逻辑行情,恰是理解全球工业经济脉动的关键密码。

深究这275吨库存变动的微观意义,需要将其置于全球铜供应链重构的宏观图景中观察。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,LME注册仓库的铜库存始终在10-15万吨区间震荡,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8%。本次库存微增发生在秘鲁Antapaccay铜矿恢复满负荷生产、智利国家铜业Codelco旗下RadomiroTomic矿区罢工风险解除的背景下,表面看是供给端扰动缓解的信号。

但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出的价格走势,却揭露出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。

新能源革命的指数级需求正在重塑铜市基本面。国际铜业研究小组(ICSG)最新预测显示,2023年全球精炼铜缺口将扩大至11.4万吨,其中电动汽车、充电桩及光伏系统带来的需求增量超过200万吨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9月突破36%后,动力电池用铜箔的订单排期已延长至2024年一季度。

这种跨越传统周期的新需求,使得铜库存的短期波动难以撼动长期紧缺预期。

美元指数的戏剧性波动为铜价注入金融属性溢价。当美联储"higherforlonger"的鹰派立场遭遇美债收益率曲线深度倒挂,美元指数在106关口反复拉锯的走势,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获得天然对冲工具属性。特别是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储备的战略决策,间接强化了有色金属的避险资产地位。

这种货币维度与商品维度的双重加持,让铜价在库存数据利空下依然保持韧性。

【暗流涌动的供应链革命:读懂铜市新定价逻辑】

穿透库存数据的表象,全球铜供应链正在经历二十年未见的深度重构。南美铜矿带持续的政治风险溢价、非洲新矿脉开发的技术瓶颈、以及欧美"近岸外包"战略引发的物流重构,共同编织出铜市的新定价网络。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团队测算显示,当前铜价中隐含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已达12%-15%,这为理解库存与价格的背离提供了关键视角。

中国精炼铜进口格局的质变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3年前8个月电解铜进口量同比下降9.2%,但铜精矿进口量同比激增11.4%。这种从"买成品"到"控原料"的战略转型,不仅反映出国内冶炼产能的持续扩张(预计2023年新增粗炼产能85万吨),更意味着全球铜贸易流正在向资源端倾斜。

当中国铜企在刚果(金)、印尼等地锁定更多矿山权益,LME库存的定价权重正在被系统性削弱。

绿色通胀与成本曲线的陡峭化构成强支撑。全球前十大铜矿企业的现金成本中位数已从2020年的4800美元/吨攀升至6200美元/吨,智利国家铜业宣布将未来五年资本支出提高至400亿美元以维持现有产能。更关键的是,铜矿品位的持续下降(全球平均品位从十年前的0.8%降至0.5%)与ESG投资约束的增强,使得新项目投产周期普遍延长至8-10年。

这种供给刚性与需求弹性的错配,正在构建铜价的长周期上升通道。

对于投资者而言,当前铜市的矛盾运动恰是布局良机。期货市场持仓结构显示,投机性净多头头寸占比维持在35%的合理区间,未出现过度拥挤交易迹象。技术面上,伦铜周线级别的对称三角形整理接近尾声,若有效突破8650美元/吨颈线位,或将开启新一波趋势行情。

在现货端,建议关注铜加工费(TC/RC)触底反弹带来的冶炼企业盈利修复机会,以及再生铜产业链的技术突破红利。这场库存与价格的背离游戏,终将在供需再平衡中揭晓新的财富密码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