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期货行情
一个即将被验证的预言:螺纹钢的“圆弧底”已经成型
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共振信号
库存周期的隐秘语言当前螺纹钢社会库存已连续6周下降,总存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3%。更关键的是,钢厂库存周转天数从年初的15天压缩至8天,创下近五年新低。这种「双库共振去化」现象往往预示着供需关系的质变:贸易商不再恐慌性抛售,终端用钢企业开始主动补库。
上海某钢贸商透露:「现在拿货需要提前一周预订,去年这时候仓库里堆着三个月的库存没人要。」
政策底牌的确定性加持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「加强逆周期调节」,专项债发行节奏较上半年提速40%,1.5万亿基建项目进入开工高峰期。某券商测算显示,仅轨道交通和水利工程两项,三季度螺纹钢需求增量就达120万吨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房地产「白名单」机制落地后,保交楼专项借款已投放超6000亿元,带动停工项目复工率提升至78%,这对螺纹钢需求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全球基建浪潮的蝴蝶效应印度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.4万亿美元升级基础设施,东南亚多国启动跨国铁路网建设,就连美国也开始翻新陈旧的桥梁管道。国际钢铁协会预测,2024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长2.3%,其中新兴市场贡献超70%增量。这种全球化需求共振,正在重塑黑色系商品的定价逻辑——当孟买工地开始批量采购中国钢坯时,传统的「国内周期论」可能需要重新审视。
驱动逻辑与战略机遇
成本端的刚性支撑铁矿石价格在110美元/吨关口反复夯实底部,焦炭第七轮提涨落地,长流程钢厂吨钢成本已攀升至3850元。北方某钢厂负责人算过细账:「现在卖一吨螺纹亏80元,但停高炉的成本更高。」这种全行业亏损但供给收缩有限的现象,恰恰印证了市场处于「黎明前的黑暗」——当边际产能出清完成,价格弹性将呈几何倍数释放。
这种市场化调节机制,比行政干预更能精准匹配供需节奏。
资金面的聪明钱动向永安期货席位在螺纹钢2301合约上的净多头寸较上月增加3.2万手,某外资大宗商品基金亚洲区负责人透露:「我们正在把铜的部分头寸换成螺纹钢,后者对中国的刺激政策更敏感。」衍生品市场同样暗流涌动,螺纹钢看涨期权持仓量创历史新高,执行价4200元的合约未平仓量两周激增400%。
这些专业资金的布局,往往比散户情绪更具前瞻性。
战略机遇的三重维度对于产业链参与者,当下正是构建头寸的黄金窗口期:贸易商可采取「现货+看涨期权」组合锁定采购成本;终端用钢企业宜推行「阶梯式采购」平滑成本曲线;投资者则可关注钢厂利润修复带来的股票与商品联动机会。历史经验表明,圆弧底形态确认后的12个月内,螺纹钢价格中枢通常上移20%-30%,而这次可能叠加了全球再通胀的超级周期。
当技术面的圆弧底遇上基本面的强支撑,当政策红利碰撞全球基建浪潮,螺纹钢市场的这场「完美风暴」或许只差最后一道确认信号。对于敏锐的观察者而言,此刻听到的已不是预言的回声,而是趋势破晓的轰鸣。



2025-10-09
浏览次数:
次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