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货资讯

白银“冲高回落”暗示降息押注已拉满,为何白银还在涨?

2025-09-1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降息预期“拉满”后的市场博弈——白银为何不跌反涨?

1.1白银的“冲高回落”与市场情绪的分水岭

2023年下半年以来,白银价格经历了一轮史诗级波动:COMEX白银期货从22美元/盎司一路飙升至30美元关口,随后在美联储“鹰派”表态下快速回落至26美元附近。这一“过山车”行情被市场解读为“降息预期透支”的典型信号——当美联储首次明确释放“年内可能仅降息一次”的立场时,贵金属市场本应进入调整周期。

然而诡异的是,白银价格在短暂回调后迅速企稳,甚至重新站上28美元高位。这种反常现象背后,隐藏着更深层的市场逻辑。

1.2降息押注的“明牌”与“暗线”

表面上看,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确实已接近极致:CMEFedWatch工具显示,交易员对9月降息的概率押注高达78%,年内累计降息幅度预期超过100个基点。但细究白银的定价机制,其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双重驱动正在形成新的平衡。

金融属性层面:尽管短期降息预期可能被部分消化,但全球央行持续购金(2023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1037吨)引发的贵金属估值体系重构,正在推高白银的“相对价值洼地”。当前金银比维持在80:1的历史高位,远低于60:1的十年均值,这意味着白银存在强烈的补涨需求。

商品属性层面: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正在改写白银供需格局。国际白银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光伏用银量突破1.2亿盎司,占工业总需求的35%,而新能源车电子元件、5G基站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速更超预期。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白银的“工业底”愈发坚实,即便金融属性暂时退潮,实物需求仍能提供强力支撑。

1.3投机资金与产业资本的角力

CFTC持仓报告揭示了更微妙的博弈:截至6月中旬,白银非商业净多头持仓较年初增长240%,但商业空头持仓却同步增加至历史峰值。这种“多空双增”的罕见格局,恰恰反映了市场对白银价值认知的分化——投机资本在押注货币政策转向,而产业资本则在为未来数年的原料成本进行对冲。

当两类资金形成持续流入时,价格波动率必然放大,但趋势性下跌反而难以出现。

白银“韧性上涨”的底层逻辑——超越降息预期的三大支点

2.1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的“去美元化”红利

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引发的美元信用损耗,正在催生贵金属的长期配置需求。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,超过70%的央行将贵金属视为“抵御地缘政治风险的核心资产”。而白银凭借其高流动性、低单位价值的特点,正成为中小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替代黄金的优选标的。2023年全球白银ETF持仓量逆势增长8%,表明资金正在构建“贵金属组合防御”。

2.2能源革命催生的“白银需求奇点”

新能源产业对白银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特征:

单块光伏电池银耗量从2010年的0.8克增至2023年的1.8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每增加1000万辆,对应白银需求增长约500吨氢能源电解槽催化剂、核聚变装置等前沿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银基材料

这种技术迭代带来的需求具有“不可逆性”——即便短期价格波动,产业端也必须维持刚性采购,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白银的库存周期规律。伦敦金银市场协会(LBMA)数据显示,2024年一季度白银库存周转天数已缩短至15天,创20年来新低。

2.3地缘冲突引发的“避险溢价”重估

俄乌冲突延宕、中东局势升温、全球供应链重组等风险因素,使得白银的战争货币属性重新凸显。历史数据显示,在地区冲突爆发期间,白银价格波动率通常较黄金高出30%-50%,因其兼具贵金属保值和工业战备物资双重属性。当前各国国防预算中电子元器件采购占比提升(美军2024财年相关预算达1450亿美元),进一步强化了白银的战略资源地位。

结语:白银市场的“新常态”

当市场还在纠结降息预期的“靴子何时落地”时,白银早已跳出传统分析框架。从货币超发下的价值重估,到能源转型中的需求爆发,再到地缘博弈里的战略价值,三重动力正推动白银进入“结构性牛市”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理解这种范式转换,或许比预测美联储的某个具体政策时点更为重要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