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货资讯

锰硅期货 | 煤炭端反内卷情绪升温 锰硅价格或震荡偏强

2025-09-1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煤炭行业反内卷浪潮来袭锰硅成本逻辑重构

1.1煤炭行业“反内卷”的底层逻辑

2023年以来,中国煤炭行业掀起一场以“提质增效”为核心的“反内卷”运动。在政策引导下,山西、内蒙古等主产区加速淘汰落后产能,严控超产行为,推动行业从“量价博弈”转向“价值竞争”。数据显示,2023年1-5月全国原煤产量同比仅增长2.1%,较前三年平均增速下降3.8个百分点。

这种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,直接导致焦煤、兰炭等锰硅生产关键辅料价格中枢上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反内卷并非简单限产,而是通过智能化改造、产业链延伸提升单位能耗产出。以山西焦煤集团为例,其通过煤-电-硅一体化项目,将吨煤附加值提升40%,这种技术升级客观上增加了锰硅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。

1.2锰硅成本曲线的陡峭化趋势

更关键的是,煤炭行业集中度提升改变了议价格局。前十大煤企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42%升至2023年的55%,这使得锰硅企业难以通过分散采购压价。某广西铁合金企业负责人透露:“现在优质兰炭必须提前3个月锁量锁价,现款现货已成行业潜规则。”

1.3库存周期与供给弹性的双重制约

截至6月末,全国锰硅企业库存降至12.8万吨,创三年新低,而钢厂原料库存天数却回升至18天。这种供需错配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被进一步放大。内蒙古某年产20万吨的锰硅企业因缺货被迫启用代加工模式,产能利用率仅75%。

值得关注的是,环保督察带来的供给收缩正在形成“灰犀牛”效应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近期入驻云南后,当地13家锰硅企业中已有4家停产整改。考虑到云南占全国产能的18%,这种区域性供给冲击可能持续至三季度末。

需求端边际改善锰硅价格获强支撑

2.1基建投资加码催生需求新动能

随着特别国债发行落地,5月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8.7%,带动螺纹钢周产量突破280万吨。作为炼钢脱氧剂,每吨粗钢需消耗约12kg锰硅,这意味着单月新增需求超3万吨。某华东钢厂采购负责人表示:“现在锰硅采购周期从半月缩短至7天,品质要求反而放宽,可见市场紧张程度。

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增量更值得期待。风电塔筒用钢对锰硅的需求强度是普通螺纹钢的1.5倍,而2023年风电装机预计达70GW,同比激增40%。这种结构性需求变化,使得高端锰硅产品出现溢价,河钢集团最新招标中,FeMn68Si18规格产品较基准价上浮200元/吨。

2.2海外市场传导的蝴蝶效应

国际锰矿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。南非Transnet铁路罢工导致锰矿发运量骤降30%,推动澳洲锰矿(44%品位)CFR价格突破5.2美元/吨度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锰矿进口国(年进口量超3000万吨),成本压力直接向锰硅传导。测算显示,锰矿价格每上涨0.1美元/吨度,锰硅成本将抬升80元/吨。

印度钢铁产能扩张带来需求外溢。JSW钢铁宣布新建年产1200万吨钢厂,其锰硅年采购量将达15万吨,相当于中国月度出口量的2倍。这种“东进西输”的贸易格局,使得中国锰硅出口FOB报价已升至1100美元/吨,较年初上涨13%。

2.3资金面与政策面的共振机遇

期货市场持仓数据揭示机构布局逻辑。截至7月5日,锰硅期货主力合约前20名净多头持仓增至3.2万手,创合约上市新高。某私募基金经理透露:“我们在6500元/吨附近建立战略多单,目标看向7200元压力位。”这种看涨预期与现货市场形成正向反馈。

政策层面,工信部《铁合金行业规范条件》修订稿即将出台,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再降8%,这可能导致10%-15%的落后产能出清。叠加碳交易市场将铁合金纳入管控的预期,行业集中度提升已成必然趋势。对于具备绿电配套的头部企业,其成本优势将转化为持续定价权。

搜索